体育学院
栏目信息
新学期 新气象
满“新”欢喜—体育学院22级...
展望未来谋发展,凝心聚力绘...
【竞赛风采】热烈祝贺体育学...
孙成林教授为体育学院师生做...
【党纪学习教育14】党纪党课...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转变就业观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2011-11-10 15:47 喻俊 

  

摘要: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大学生就业观念及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实际现状,系统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问题的形成原因。帮助毕业生更好了解和掌握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为大学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增加就业成功率。

关键词:就业观;就业竞争力;就业难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通过扩招使大学生能进入更多的岗位上,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现在的大学生是多了,他们却仍停留在高薪企业、心仪城市、以及专业对口和自己的兴趣相符的传统观念上,这就导致了就业难的现状。是真正的就业难吗?其实并不是,只是他们的就业观没有随时代而变化,现在我们都普遍关注就业难的问题,还不如将目标转移到转变就业观上。

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共性

   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中成为强者。

1.1 不能摆脱精英意识,就业期望值过高

建国时期大学生是“稀缺物资”一张文凭往往和好的工作相挂钩,现如今,[1]我国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也就意味着“文凭贬值”,但是由于实行大众化教育速度过快,使得大学生“精英的光环还没有褪去。他们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的阶段中,所以他们愿意寒窗苦读十几年,而变成口中所谓的精英,但是他们的愿望却往往和现实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不由得记起骆剑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中曾指出:个体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即个体期望值超过社会实际需求只求稳定,图实惠讲待遇,就这样才造成了自愿性失业的现状。

1.2 “高学历决定高就业能力”思想严重

封建社会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是目前社会普遍的误区,家长同学生盲目追求高学历,误认为高学历就是高就业能力,事实上学历并不能和高就业能力划等号,我国的教育过分的偏学术性,,在这种教育下更容易造成知识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不能太注重学术性的东西加强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就业。追求高学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真正能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毕业生努力无果,因此丧失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最佳时期,面对应届毕业生和毕业已久却无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招聘单位如何选择可想而知。[2]

高校毕业生应当先就业再择业,避免走进死胡同。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市场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体现,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理念会比一步到位更切合实际,适用性更广,提高自己对市场的适用能力。

1.3 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道路上将工资待遇、城市位置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过度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对于自我兴趣、能力职业前景不加考虑,缺少对未来的细致打算而应从职业的发展规划、公司运营机制方面入手,看是否有可持续发展性,有更多的发展前途,大企业并不一定能持久有可发展性,相反某些小企业潜在能力大、发展前途广,自己的价值实现量也会随之增大。

1.4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所谓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不可避免,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有的毕业生往往对于专业不太相符或者完全不符的工作不加考虑,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在做着和所学专业并无关系的工作?

但是我国的教育不断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历同专业是我们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即使是我们从事的工作同我们所学习的专业并不对口,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自身的努力来填补知识点不足,[3]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不匹配仅仅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或工作缓冲,就业不匹配可以很快得到提升。

2.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新常态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更新,市场人才的供求需求的变化和调整,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必须面对和迫切待解决的问题。其一,目前毕业大学生能力并不能和各岗位的要求相匹配;其二,用人机制 ,就业机制并不完善,这是守旧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所以大部分的毕业生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的就业率是91.8%,2012届(91.5%)基本持平,2011届(92.8%)下降两个百分点,相反的是在毕业生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就业的情况就出现了并且数量逐年上升。2014年全国待就业人数高达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人增加了28万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曾讲到:“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同就业带来如此不利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高校就业生就业的结构矛盾依旧存在,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4]

就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表现力,通过内部滋生能力,从外部学校的灌输教育,在就业市场中所获得有自己风格特色的不易被模仿并且不易被取代的能力优势。

3. 就业观同就业竞争力之间的联系

新的就业体制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基础和前提,它以促进劳动者最大潜能为核心,实现劳动者利益的最大保护,转变就业观是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我国相继扩大招生,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出击,[5]就业观作为高校毕业生踏进社会的第一步颇为主要,而就业观念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最终的就业去向,甚至往后的人生旅程,就业观念的转变实质就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出路的问题,对于今后提升就业竞争力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就业观念也应随之改变,随就业竞争力剧增,在校的大学生也应紧随时代的步伐,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

4. 如何从就业观着手,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仅是社会的呼唤,也是我国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6]如今的市场经济完全采取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向,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用这个就业市场,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就业观。

4.1 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

  大学生在择业前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获得表现力和比较优势,对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握期望值,大学生毕业市场竞争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就业环境等因素确定自己的期望值,明确实际存在的因素,不断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一专多能”“一精多专”的应用型人才。

4.2调整就业期望值 ,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节自己的就业值。要让期望变成现实,必须认清形势,在择业的时候将个人职业发展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选择竞争力小,就业率高的,能为自己提供良好发展前景的职业,不可仅仅的局限于大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在我国所占的比例远小于中小型企业,竞争力却远大于它们。

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广大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扩展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小企业占我国的80%以上,提供了约75%的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岗位的85%以上。如果毕业生能够重视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机会,不但能够减少就业竞争力,并且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人力资源合理地配置,促进社会的发展,减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4.3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少数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不顾自身特点,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愿到基层单位上去,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很难再收到大学生,即使有人愿意去,流失率也很高。我们应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通提升求职能力为基础,构建就业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取决与他们自身的志愿,而且取决于社会的需要,所以在择业时,应将社会需求作为择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将社会需求好自身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

4.4 双向选择扩大目标,自主创业丰富经验

  创业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主动性,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提高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未来带来就业机会。传统就业观念就是在社会中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职位,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力增大,我们也应该改变自己的就业观,树立多方向就业的准备,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运用自己丰富经验的最好方式,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展现,就业市场是优胜劣汰的市场,势必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能立主创业,不但能解决就业竞争力大的问题,还能积累工作经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在中国不断成熟的人才市场,是我们每个人所应面对的现实,现在在任何一个岗位上竞争看的都是你提升价值的能力。对于职业成功而言,就是你提升的非凡效率和质量以及杰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适合自己,将自己的才能和未来的潜力,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激发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就业观,科学的进行职业选择,这不仅仅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到每个家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李正卫等.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

[2]王开芳. 浅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b

[3]王子成. 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J]教育与经济,2014(3)

[4]郑兰琴等.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2013

[5] 李蕙羽. 基于就业资本的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78-79,91

关闭窗口
学校主页 校学工部 校教务处 校招生网 校就业信息网 校研工部 校信息中心 校图书馆 校团委 湖南省体育局 国家体育总局 书记校长信箱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